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国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正式发布2022年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行业现状、石化污染物排放评估、行业环境管理评估、典型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分为先进水平、较好水平和一般水平。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石化下属燕山石化、广州石化、天津石化、中科炼化等4家企业上榜炼化一体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
此次发布的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国内共5家企业获评炼化一体化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10家企业获评石油炼制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2家企业获评独立乙烯企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依托重点行业环境评估和信息平台数据优势,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2年)编制工作,旨在动态掌握重点行业环保发展状况,提升行业环境管理水平,助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年以来,燕山石化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三个一切”、“三个最严”,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各项环境保障任务,全面完成中国石化各项能源环保考核指标,绿色企业建设通过A档复核,荣获中国石化2022 年度节能环保先进单位,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绿电交易用户,乙烯装置获评国家工信部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并被中国石化列为首批“无废企业”试点建设单位
完善工作体系 夯实环保基础
近年来,燕山石化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责,完善节能环保制度,定期开展评价和审核,严格考核。修订环保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完成公司环保责任制和16项制度修订,进一步明确了环保职责。组织开展培训,重点围绕环保法律法规、排污许可、节能降碳等相关内容,共组织开展2期培训班,参加总部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8次,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强化风险管控,新增能源风险管控,建立能源风险场景控制措施,完善能源评审报告;开展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抓好环境风险,组织开展环境风险再识别,做好环境风险指数量化定级。定期开展监测和评审,每月监控环保监测指标达标情况,每季度开展环境因素评审,并对控制措施及监控记录持续监督检查,开展体系运行有效性审核。
坚持管理提升 推动绿色发展
燕山石化坚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环保新技术应用,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绿色企业行动,将中国石化绿色企业复核评价指标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按月进行打分并讲评。开展绿色装置创建与复核,制定并下发公司绿色装置评价及复核指标,经过自评、专家审核,3年累计创建通过率达到95%,完成90%的创建目标,以A档的好成绩通过中国石化复核。积极推动“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2022年是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工作收官之年,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实施,重点任务完成率达77%。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燃气锅炉高效脱硝催化剂已经成功投用,外排烟气氮氧化物浓度远低于国家和北京市排放标准限值,达到行业最好水平。强化环保过程管控,坚持高标准、从严管理的要求,制定中国石化级、公司级、厂级3级控制指标,完善预警报警机制,利用走航监测、红外成像、自动监测等手段,优化环保信息系统,持续提升环保监控能力。发挥与地方政府“三方”共建优势,共同研讨解决问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实施最严标准 深化治污攻坚
燕山石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站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挖掘治理潜力,不断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废水方面,严格落实污水分级控制,实时监控装置排口及河道排口污染物排放情况,定期对水质自动设施进行检查,分析异常干扰数据,做好人工监测比对。严格落实雨污分流管理,全面检查雨污分流设施日常操作、启停状态,严控雨水进入污水系统。废气方面完成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低泄漏储罐呼吸阀、紧急泄压阀更换任务,持续开展泄漏监测与修复工作,2022年修复率100%。采取提高乙烯等重点装置静密封点LDAR检测频次、石脑油直供重整预加氢装置等多项措施,降低网格化站点VOCs浓度。固废方面,认真开展“无废企业”试点建设工作,制定并发布《燕山石化“无废企业”试点建设方案》。拓宽危废处置渠道,狠抓蓝翠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启动一般固废填埋场清洁化项目,建立危废处置竞争机制,降低危废处置成本。
着眼“双碳”目标 落实节能降碳
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燕山石化深入开展分析研究,完成碳达峰路线图编制,落实节能降碳措施,拓展绿色能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落实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对公司整体用能结构和重点能耗指标开展追标对标分析,从设备能效、工艺过程、热联合和蒸汽动力等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梳理能源管理工作任务清单。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合作推动房山新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石化自主研发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公司成功投用,1万标立方/小时氢气提纯装置完成基础设计,加氢站场景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清洁氢认证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利用,推进化工余热利用项目,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继续开展绿电交易,外购绿电4500万度,占北京市全年总交易量的49%,为北京市最大的绿电交易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