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调研组到公司调研

8月16日,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组织的“国家治理(品牌建设)创新经验”课题调研组一行到燕山石化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燕山石化品牌建设工作情况,宣传推广燕山石化品牌建设工作经验。

  调研组成员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陈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辛向阳,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原社长、总编辑、教授肖勤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保民,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品牌》杂志社原社长高伯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董秀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商会副会长赵广旭,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李从玉等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

  燕山石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曲宏亮,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健,公司领导赵保成、黄文斌、赵唤群、王勇、田思民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牛口峪湿地、炼油厂第五作业区、烯烃厂乙烯装置控制室、化学品厂加氢站、高科公司膜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燕山石化品牌建设成果以及品牌建设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走好品牌建设之路的燕山石化经验课题调研座谈会”上,曲宏亮首先对调研组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在简要介绍了燕山石化创业发展历程之后,曲宏亮从“从于大局,立足发展厚植品牌底蕴”“依于定位,立足安全夯实品牌根基”“践于承诺,立足绿色擦亮品牌底色”“精于管理,立足质量提升品牌体验”“成于卓越,立足创新增溢品牌价值”“勇于担当,立足责任树立品牌形象”六个方面,深入细致介绍燕山石化公司品牌建设相关情况。

  炼油厂、烯烃厂、化学品厂、高科公司分别围绕燕山石化油品质量升级、乙烯装置改造升级、氢能产业发展、新材料研发等关键业务、重要项目,汇报了开展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听取相关报告后,调研组专家高度肯定燕山石化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成绩成效。专家们一致认为燕山石化履行了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长期注重厚植企业的“红色底蕴”、养育企业的“绿色底色”、养成企业的“蓝色底气”,在安全、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品牌建设的成功之路,为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作出卓越贡献;干部职工以斗志昂扬的精神气质、牢固的全员意识,勇创一流、誓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推动产品和科技创新,激发品牌活力和价值提升,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陈立认为燕山石化作为一个明星企业,从效益、安全、创新等各个方面都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燕山石化在绿色、文明、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品牌建设的成功之路,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改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辛向阳认为,燕山石化品牌建设工作有三方面显著特点:一是注重挖掘企业的“红色底蕴”。燕山石化具有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这让燕山石化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有高度的站位,有强大的干劲,有远大的理想信念。二是不断养育“绿色底色”。燕山石化一直坚持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始终追求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创建目标。三是养成“蓝色底气”。燕山石化成立50多年来创造了30多个“新中国第一”,敢于突破,勇于拓展行业发展新“蓝海”,努力进行方法创新、学习创新和精神创新。

  肖勤福从“品牌建设需要独到的精神气质”“品牌建设需要牢固的全员意识”“品牌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的研发创新”“品牌建设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建设”等四方面总结提炼了燕山石化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李保民从红色铸魂、绿色赋能、金色暖心、蓝色创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燕山石化的品牌建设特点。

  高伯海基于品牌的内涵,从找到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大胆调整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燕山石化品牌建设提出建议。

  董秀成认为当前燕山石化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燕山石化应着重围绕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两个方面部署下一步品牌建设重点工作。

  李从玉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燕山石化品牌建设工作经验,为持续走好品牌建设之路,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提高站位,强化全局意识,切实增强做好品牌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品牌规划,重视品牌服务;三是要努力提升品牌创新能力,持续打造品牌引领力,加强品牌保护力;四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坚持品牌国际化发展,强化国际传播,提升国际美誉度。(郭巍 鲁贺)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燕山石化
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