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企业扭亏脱困和改革发展的严峻挑战,今年以来,炼油厂紧跟公司步调,聚焦扭亏脱困工作,将“不过紧日子,就过苦日子;过好紧日子,奔向好日子”的目标转化为具体举措,全年降本增效超2亿元,合心合力合拍,敢为善为勤为,助力公司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燕化”。
“节”尽所能降成本。炼油厂全面梳理生产运行、公用工程、设备设施、合同费用等方面的节约空间,降本减费成效显著。一是开展系统减量优化。全面评估生产运行中不合理、不经济的装置或单元,以“堵住效益流失点”为原则,灵活调整装置运行方式,实施停用2#三废装置、饱和气C5吸收单元、1#重整预加氢单元、二蒸馏减压塔等10项优化工作,累计节约费用超6000万元。二是抓好公用工程集约优化运行。系统梳理排查能源消耗情况,实施能源日监控,以成本控制为策略,优化装置能源消耗、产品质量指标控制,做好全流程优化。采取回收火炬气、压减贫液、降低火炬“长明灯”天然气用量、回用制氢脱酸冷凝水、产品自压外送等7项优化措施,从点滴之处挖潜增效。三是加大设备设施创新应用。以创新为载体,引入新技术,实现设备设施降本增效,成功投用中国石化催化裂化装置首套汽轮机改电机驱动气压机;开展三催化烟机油泵国产化修复、中压加氢循环氢压缩机进口油泵国产化等4项动设备能效提升和设备国产化工作。四是严抓费用支出。进一步梳理各项费用发生以及取费标准的合理性,优化硫磺包装及除焦(抓焦)外包业务流程,大力鼓励职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余热采暖服务“外包转自干”,自发开展冲洗空冷、清洗水槽、搬运三剂等工作,压减合同费用269万元。
“紧”上添花增效益。紧盯市场,加大特种油品、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推动炼油系统提质增效。一方面,锚定“油转特”,探索润滑油异构单元加工加氢尾油生产方案,形成“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润滑油加氢装置”系统联动,在降低整体操作成本的基础上,有效压缩换产时间,提升产品品质,实现效益最大化。稳产量产“拳头产品”,全年累计生产与进口基础油质量相当的Ⅲ类4cSt润滑油基础油超3万吨,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目标。加大创新力度,首次研发生产涤纶低弹丝油剂,丰富产品种类,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全年累计生产2.12万吨。持续扩大市场,紧盯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客户所需标准的化妆品级白油,该产品与普通化妆品级白油相比,每吨可增加13%的收益,助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Ⅱ类+6cSt润滑油基础油、Ⅲ类4cSt润滑油基础油相继实现出口,开创了国内Ⅲ类4cSt润滑油基础油出口国际市场的先河,进一步拓宽燕山润滑油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为增产增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2#重整装置芳烃利用效率,实现芳烃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保障2#连续重整碳十粗芳烃产品至化工罐区全流程一次投用成功,全年出厂碳十粗芳烃2.24万吨;提升炼化整体优化力度,全力推进2#重整装置碳七输送制苯装置老抽提项目施工,10月底该项目投用以来,累计外送烯烃厂碳七组分5589吨,进一步释放连续重整装置负荷,优化汽油池组分性质。
“稳”字当头夯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做强专业,压实责任,创新管理,强化执行,全力稳住安全环保、生产经营、职工队伍“三个稳定”基本盘,为扭亏脱困、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守牢安全环保底线。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小接管、放空管线、管线内外腐蚀等10余项专项排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控,严格过程管理,成立厂级HSE监察队伍,全面检查高风险施工,共发现整改问题660项,有效提升直接作业环节规范性。开好开稳蓝翠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累计协助处理固体危险废物3499吨、液体废物3349吨。另一方面,筑牢能力素质根基。炼油厂坚持以赛促学,开展机组辅助设备切换竞赛、新入职职工基础操作竞赛等比赛项目,推动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提升全员操作水平。(记者 许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