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基地”:开启“新燕化”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2025年9月8日,燕山石化天津南港绿色高端橡胶新材料项目基础设计正式获中国石化批复,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标志着燕山石化“一中心+两基地+X区域”空间布局“新燕化”建设、开启“二次创业”新篇章迈出关键步伐。从连绵太行到浩瀚渤海,从京畿重地到塞北高原,如今,以内蒙古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和天津南港绿色高端橡胶新材料项目为强劲双翼的“两个基地”建设齐头并进,在异地发展的航程上破浪前行,共同书写着“新燕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高原拓疆:与煤化工的有力拥抱

  2025年3月4日,燕山石化举行简朴而隆重的欢送仪式,30名来自不同单位的骨干人才集结亮相,即将奔赴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肩负起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筹备重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曲宏亮在动员讲话中郑重指出:“这是燕山石化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四个结合’要求、迈出‘走出燕山、发展燕山’战略的关键一步。”这场仪式,为燕山石化进军高原、开辟煤化工新战场拉开了序幕。

  初战告捷,以速度开篇。3月的准格尔旗寒意未消。这支由13个单位组建的“老中青”队伍一抵达驻地便迅速投入“战斗”。作为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的首批探路者,他们深知团队肩上的分量,这一步关乎公司产业战略布局调整,更关乎员工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决心,必须走好。

  团队第一时间对接项目前期筹备的各项任务,从总体设计审查到临时设施建设,每个人都主动认领责任田。化工工艺专家魏川带领团队废寝忘食,逐字逐句审核设计文件,仅用10天就完成200余项专业意见梳理;设备专业专家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地气候特点提出设备防护优化方案……大家以“功成不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短短一个多月,高质量完成548项总体设计内部审查意见反馈,为参加4月15日准格尔旗“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准备了一份“见面礼”,用“燕化速度”兑现了出征时的誓言。

  斗志昂扬,靠作风护航。“今年是燕山石化成立55周年,我们要让这面永远不倒的红旗在塞北高原继续飘扬。”这是团队成员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进入驻地后,团队迅速将燕山石化的工作传统注入项目管理。视频会议系统架起与本部联接的“现场通道”,每周与本部各单位一起参加公司生产调度会;新配置的工作服、安全帽一到位,所有人立刻按“老规矩”着装上岗,蓝色工装成了项目现场最靓丽的风景。周例会、专业技术交流会从不间断,“事事有闭环、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标准贯穿始终。“虽然离家千里,但熟悉的工作节奏和标准,让我们很快进入状态。”年轻技术员焦广说。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燕化作风”,是55载企业精神在千里之外的萌芽生根的生动见证,将成为凝聚团队、推动项目的致胜法宝。

  竿头日上,用温度聚力。4月10日,在进驻现场刚刚一个月的时间,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栋华带领相关部门人员专程赴项目驻地,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看望慰问异地创业的先锋部队。9月9日,公司副总经理赵保成带队深入项目现场开展专项调研,指导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后勤保障与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工作。公司本部的支持始终在线,让大家在前线放心安心。

  公司授权项目组财务、合同、招投标和选商、印鉴等业务审批权限;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快速打通补贴报销“绿色通道”,明确调休、考勤等管理细则,从驻点后添置的加湿器、衣架,到定期跟进的思想动态调研,细微之处的用心让团队成员倍感温暖。在丰富业余生活方面,团队常态化开展乒乓球、台球、羽毛球等赛事及“减重达人”“健步达人”活动,支持大家利用驻点健身设施坚持锻炼,让忙碌的工作节奏得到调剂,更在运动竞技与互动交流中凝聚起团队力量。

  “遇到问题随时有人响应,公司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项目部综合组的王涛深有感触。这种“后方保前方”的“燕化温度”,既藏在及时到位的生活保障里,也写在高效畅通的沟通机制中,更融入对员工诉求的快速反应上,最终化为团队冲刺攻坚的力量,推动了土地审批、环评办理等重点工作的加速突破。

  时不我待,凭智慧赋能。“得抓紧时间多学习,才能跟上项目节奏。”这是团队成员的共识。每周2至3次的专家课堂上,化工、设备、电仪等专业人员轮流授课;20余人次赴中天合创、伊泰等企业实地研学,带回了煤化工领域的前沿经验;新能源专家现场指导时,年轻技术员们围坐记录的场景成为常态。30余场交流学习活动,让团队成员实现了从“油化工”领域到“煤化工”领域的初步跨越。

正如公司总经理孔健所说,“向外拓展不是简单的空间迁移,而是产业布局的升级、发展模式的革新”。这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培养模式,既是公司“传帮带”优良传统的生动传承,也充满了创新跨领域人才培养路径的“燕化智慧”,让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在成为燕山石化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同时,也成为燕山石化布局煤化工领域的“人才孵化场”,为燕山石化聚焦煤化工技术突破,打造行业标杆提供了人才支撑。

  9月5日,公司副总经理赵唤群带领第二批32人派驻团队抵达大路煤化一体化项目驻地。这支队伍的加入,为项目建设注入新鲜力量,标志着项目迈入攻坚提速新阶段。

  自首批队伍出征以来,短短半年间,项目团队始终以“啃硬骨头”的劲头攻坚克难,先后完成项目总体设计、临时办公区场平施工、建立与地方联合攻关机制等重要成果。这背后,是全体成员通宵达旦的坚守,是燕化人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是意志坚定迈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燕化”的铿锵脚步。

  渤海扬帆:和绿色高端的炽热相逢

  渤海湾畔的天津南港工业区,另一幅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5年2月11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燕山石化进行专题座谈,将“加快推动绿色橡胶新材料项目”列为核心议题。仅10天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集团公司批复,明确建设10万吨/年顺丁橡胶和10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装置。作为集团公司重点工程、“新材料”及“十条龙”项目,同时也是天津市2025年重点工程,该项目既是燕山石化延伸橡胶技术优势的“新版图”,更是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向新图强的“新坐标”。

  企地协同,跑出“加速度”。政企联动为项目注入强劲动力。天津经开区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全程跟进项目审批全流程,为企业注册登记到安评环评等手续办理提供精准对接、专人协调的高效服务。6月16日完成企业注册,次日即取得营业执照。项目团队同步推进地基预处理,形成“手续办理与工程建设”双线并进、高效协作局面。

  4月14日,13名来自公司机关、合成橡胶厂、行政事务中心等单位的骨干与前期筹备组5人会合,18人团队在南港安营扎寨。此时项目正处定义阶段,基础设计、行政许可、管理体系搭建等任务密集,众人知道,这场仗必须打赢。面对攻坚任务、技术难题,团队深耕专业、跨域研学,尽显“勇毅前行”的攻坚姿态。特别在首项重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中,项目部成员克服首次参与异地大项目建设、缺少相应管理经验等不利条件,以“边实践边钻研、在钻研中实践”的劲头破局,对照标杆反复打磨,遇到瓶颈远程请教,历经4轮严格审核把关,于8月29日完成编制任务,正式成为项目“基本法”,为后续工作推进提供了标准规范。

  分秒必争,铺开“作战图”。5月的滨海风沙骄阳中,杨卫、陈艳坤、魏华与施工队扎根露天工地,紧盯关键工序,守护安全质量,积极推动项目地基预处理施工。风吹日晒磨砺,大家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辛勤的付出收获了应有成果——提前4天实现覆水堆载,推动地基预处理进入真空预压阶段。截至目前,真空预压各项数据监测趋于稳定,预计将早于计划10天实现卸载,为后续桩基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确保2026年底项目实现机械竣工,南港团队构建了三层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统筹全局,项目管理部具体实施,8个专业组落地执行。7月11日,项目部全体成员转战现场办公,倒排工期,分解工作节点,编制三级进度计划,推行“挂图作战”,每周例会通报临期与超期工作,以精细管理倒逼责任闭。8月25日,项目部第二批人员抵达。9月8日,项目基础设计获总部批复,地基预处理施工顺利推进,物资采购工作有序开展,基础施工阶段招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争分夺秒、蹄疾步稳。

  绿色引领,打造“新标杆”。在“双碳”背景下,作为南港乙烯“碳四”子链延链补链项目,天津南港项目建设契合国家及天津产业政策导向,产品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从规划之初便锚定“绿色高端”定位,将环保理念贯穿全流程。装置采用新型工艺包,利用天津南港乙烯和中沙乙烯碳四资源,原料供应充足;依托南港工业区配套资源,装置能耗及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形成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绿色高端产业链集群,进一步提升中国石化合成橡胶产品竞争力,精准满足高端轮胎市场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项目不仅要产出高端橡胶,更要成为绿色工厂的典范。”项目部魏华自豪地说。

  55年栉风沐雨,55年砥砺前行。从“向油而兴”的创业启程,到“向外拓展”的战略跨越,燕山石化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浪潮勇毅同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燕山石化正以传统能源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实践、争当“央企改革示范样板”的气魄,在异地发展的创业版图上奋斗耕耘,齐心协力打造生机勃勃、基业长青的“新燕化”,继续在石化工业史上书写新的篇章!(公司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燕山石化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