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的数字燕山

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世界大跨步迈进了e时代,每天数以亿计的人们通过e网工作、娱乐和生活,这股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今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经济时代的大门已经敞开。

  燕山石化得风气之先,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将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有利武器,主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管理相融合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打造数字燕山、建设智能工厂”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一个架构、两个核心、三个平台”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实现了由效益分析,到计划优化、全面预算、生产执行、运营监控、指标考核,再到财务分析的闭环应用模式,投入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及子系统共有50多个,“数字燕山”初具规模,“智能工厂”加快建设,全方位应用、全过程管理、全业务支撑的“两化”融合模式日渐成熟。

形成特色建设体系

点开公司主页的合署办公系统,一个淡蓝色的三层平台界面映入眼帘,以MES为核心的运维支持平台,以ERP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实时监控平台和以领导驾驶舱命名的生产经营综合分析平台,集合了装置平稳率、APC、LIMS、OA办公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系统间数字共享、关系明晰,业务闭环,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系统应用环形链已经初步形成。

需求驱动

“我们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每建一个系统都要有实质性内容。” 公司高级首席专家、信息部部长刘彦波这样介绍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理念。

 在设计初期,公司就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业务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了确认新建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公司设立了项目审核专家组,新系统的建立,必须经专家组论证,花费、收益、执行单位、方案等所有细节都确认合理后方能通过审核。目前公司已有的50多个系统,每一个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给公司的规范管理、生产运营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对此,IBM公司在《燕山石化信息化应用评估报告》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燕山石化公司‘业务对IT的控制力’一项得分很高,说明该公司的信息化战略很好地与业务战略相结合,既满足了业务的需求,也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业务主导

考核系统由企业管理部牵头,HR系统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设备监控和管理系统由机械动力部牵头……

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式并非像其他企业那样,由信息部门大包大揽,而是根据“建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思想,由业务部门牵头,信息部门综合管理,各级领导全面参与。业务部门牵头有利于梳理业务需求,避免了系统好看不好用的弊端;信息部门管理可以提供专业支持,确定技术路线,方便组织系统开发和实现;领导带头参与,能有效督促项目进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业务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深入参与,确保了信息系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有的企业担心像燕山石化这样搞信息化会导致信息部门被边缘化,我觉得建系统的目的是使用,用得好才是目的。把使用部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都关注信息化,都使用信息化,我们信息部门才有成就感。”刘彦波十分肯定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机制。

重视自己的研发力量

公司信息化开发团队在逐步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成长起不少年轻的骨干。公司乙烯APC系统是中国石化体系范围内的第一套乙烯全流程先进过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开发历时五年,可将装置总处理量实时推向最大化,年创效益2000多万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青岛、海南、燕山推广三个全厂性的APC区域优化试点,作为试点之一的燕山石化炼油一厂全厂APC系统,从阶跃测试到投用仅用了63天,控制器投用率一步达到95%以上,创造了中国石化APC建设的记录。

由于公司信息化建设模式成效显著,集团公司总部推广的很多新系统都把燕山石化作为试点单位。“要把试点的系统吃透,变成自己的东西。燕山石化历来有个传统,要做就做到最好,信息化建设也要这样。”生产管理系统、TBM等系统在公司试点后都获得了成功,而公司自然而然也成了集团公司信息化推广应用中的第一个受益者。

 优化数据生命周期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公司已建成由DCS、PLC、实时数据库等系统为支撑的数据采集网络,2009年随着MES系统的建成投用,公司生产过程控制层与经营管理层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成效显著。

 确保数据真实

基础数据源于装置现场,只有准确地把最底层数据收集起来,才能为信息化系统而用。“丢什么,也不能丢基础数据,基础设施、计量仪表的钱挤也要挤出来。”刘彦波一再强调数据源的重要性。据介绍,2010年公司花费1600万元更换了194台计量仪表,今年的计量改造项目投资也有1000万左右。在公司信息部、机械动力部、经营计划部、统计调查中心和各生产厂的努力下,公司MES系统数采率从上线初期的36%提升到97%以上,有效率从50%稳步提升到95%以上,在中石化集团公司中名列前茅。

突出一致性和准确性

 MES系统投用之前,各专业部门所掌握和发布的生产数据常常因为算法、口径或采集时点不一致而出现差异,影响了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质量。MES系统集成了工艺、设备、计量、调度、统计等生产层业务,使得生产数据平台化,数据源得到统一,“数出一门、量出一家”,保证了公司领导层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指标。

与此同时,公司成立MES领导小组,下设应用管理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以专业团队确保系统运行质量。要求定期通报MES应用情况,公开各单位数采率、有效率,侧线数据修、班组数据提交情况均得到有效落实。公司自行开发了数采率和有效率分析系统,对二级单位进行日监控和月考核,实施公平奖惩,有效提升了MES管理水平。

数据统计提速

大力提高实时数采、狠抓有效率的同时,公司深度挖掘MES系统潜力,将以往的“一月一结”、“一旬一结”变为“一日一结”,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率先实现了“日平衡、日封账、日进ERP”。通过MES系统和ERP系统数据的整合集成,促进了企业月结提速,以往要数日才能完成月结算,目前已实现当天出具统计报表,次日出具财务报表。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为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服务生产经营

以往制作报表,往往是为了平衡而平衡,数据准确性不足,从而欠缺了参考价值。应用MES系统的目的是通过查找不平衡点来追踪问题根源,然后加以解决,促进生产管理精细化。及时、准确的数据可以充分暴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关系,公司统计部门从不平衡中查找问题,分析石脑油损失、炼油加工损失等生产问题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不仅为优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同时也避免了串量、泄露等问题。

同时,为了用好数据,公司依据MES系统开发投用了若干辅助系统,如:产供销监控、质量监控、班组核算、实时绩效、能源管理等系统,所有数据均统一来源于MES系统,服务于生产经营。

全面覆盖   深度融合

企业信息化需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公司坚持以应用为中心,以服务业务为目标,大力推动信息化与专业化相融合,不断把信息系统渗透到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业务当中。

多种形式全面覆盖

公司信息化系统涵盖了网络、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办公网络方面,公司拥有连接公司机关和二级单位、重点单位和服务器区域的双千兆链路联接;与中石化总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SDH与以太网专线带宽高达60MB;公司办公网以500M带宽连接Internet网络。公司先后部署了综合网管系统、BigFix桌面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安全准入控制技术等,有效提高了公司网络运行质量。

公司还有完善的视频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网由保卫监控网和工业视频监控网组成,监控着公司所有主要生产装置和关键要害部位,以及所有道路、厂区周界和重点部位;视频会议专网连接公司机关和二级单位共计47个视频会议室,系统中的录播功能可全程记录会议实况。

目前公司语音频道系统已开通。由于装置区内禁止使用手机,对讲机通话的模式只能在单独厂区或小区域内通讯,需要大范围内沟通时十分不便。语音频道系统的开通,将语音通话范围扩大到全公司,独设的10、15、16等公用频道直接链接公司调度、电网等系统,应急通报和指挥调度都非常方便。“从最南到最北都能通话,这系统真好使!”铁路运输部、电网中心、水务气体管理中心的员工们用了新系统后都拍手称快。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成立则是依托公司已有的通信资源及信息系统,利用通讯、网络、数据库、事故模拟、实时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实现公司日常过程以及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收集、综合研判、辅助决策和调度指挥。2009年5月,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了一起现场火情。消防调度人员直接下指令,安排消防车到现场;生产调度人员直接指挥设备抢修人员到现场进行紧急处置,迅速调度公用工程力量,同时通知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快速的安全响应体系使得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缩短至3小时,而以往类似事故的处理大概需要7小时左右。据统计,信息平台的支持与合署办公的管理创新,使事故处理的响应时间缩短了约57%。

 与业务深度融合

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燕山石化各项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公司推进专业化、扁平化和管控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专业化与信息化相互支持、彼此促进,共同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ERP为核心,从资金预算到财务报表的财务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以MES为核心,从物料移动、生产调度到统计平衡的生产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以ERP、电子商务和物流跟踪系统为平台,从采购、配送到库存分析的采购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以ERP和区域集成为平台,从计划、订单到发货的销售管理全过程信息化;以ERP和设备实时监控系统为平台,从监控、维修到结算的设备管理全过程信息化;OA、PIMS、LIMS、合同管理和审计管理等系统被广泛应用,渗透融入各项业务管理过程,建成了“全方位应用、全过程管理、全业务支撑”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应用体系,数字燕山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如今,从装置一线生产运行到办公室日常工作,从领导层运筹决策到公司部室组织协调,所有的业务都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完成,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2011年夏季化工大检修期间,公司要求各参检单位的厂领导把每天的工作内容都进行一次总结,并提报到合署办公平台上,这样不仅便于公司领导层详细了解检修一线的情况,统筹指挥,更促进了各厂领导及时梳理和思考检修工作,对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检修质量十分有益。

工作考核方面,以前二级单位每月需保送表格到机关部室审核,既费时费力又不够及时、客观,应用金森特系统之后所有表格均由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基层单位上报一张表格,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提升应用水平 

 信息化系统的建成仅仅是个开始,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系统作用,为生产和管理服务,需要不断地深入优化,提升应用水平。

 为深化应用ERP系统,公司于2009年3月启动中石化财务报表项目,经过14个多月的报表核对及业务整改工作,对包括历史主数据在内的数十项业务数据进行了全面整改,修改了5000多个报表单元公式,定制10多个个性化BI逻辑,重新梳理了企业的核算流程,规范了企业ERP系统核算。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永健在检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工作时曾指出:“设备监控系统菜单式的选择方式不够人性化,不熟悉的员工难以找到相应装置,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做到‘傻瓜化、自动化’。”现在,监控菜单已改为完全图形化,将鼠标放到装置地图上,其相应情况就自动显示,一目了然,方便快捷。

IBM公司评定组的成员在调研时说:“我们在很多公司都做过信息化系统,像燕山石化这样全员动手的企业还真没见过。”

推行新技术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正以诱人的魅力渗透到各行各业,这种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典型特征的信息化革命成为企业变身智能工厂的强劲推动力。

档案管理系统以现有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信息资源采集自动化、存储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利用便捷化以及管理人性化。档案的数字化促进了资源共享,使得公司职工可以在网上直接阅读图书,在线收看、收听各种学习材料,提升了学习兴趣。

“做培训就像玩3D游戏!”“阀门开三扣还是两扣都一目了然。”“不用等到检修就能看清压缩机的内部结构了。” 2010年底投入使用的三维模拟操作培训系统,突破了以往职工培训集中授课、集中答题的传统模式,系统通过模拟装置真实现场环境和操作环境,使职工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利用这种形式开展培训以来,职工对装置现场、设备内部结构和工艺流程的了解不断加深,强化了开停工、质量调整、应急预案演练,为装置安全平稳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已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试点应用的云计算平台,是一种用于创建和提供IT基础架构和应用的新式计算模式,它通过网络将有形的硬件和无形的应用按照应用需求组织起来,并能够随着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技术人员介绍它的特点,“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白天这样飘,晚上那样飘;这里有用就飘过来,那里清闲就全飘走。”云平台建成之后,用户只要在能上网的地方就能使用公共服务器上的资源,办公效率、适用性将大大提高。

建设智能工厂

根据中国石化总部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公司整体战略布局,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加快信息建设速度,力争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把燕山石化建设成智能工厂,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的目标。

2011年,公司相继实施了班组核算系统和操作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动了班组物耗、能耗以及操作的精细化管理。其中,操作管理系统在完成操作实时监控、工艺指标计算、电子交接班、操作指令跟踪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艺卡片的静态审批和动态调优。可以说,目前公司在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和应用等方面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面,但在新技术使用、研发能力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为了完成信息化发展战略,公司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即:在基础能力方面实现高速度的信息传输、高可靠的系统应用、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在核心能力方面实现数据全自动、分析全自动、考核全自动;在目标能力方面实现预知预测、内外协同、专有 Know-How,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化三个方面入手,建设全自动化、全智能的工厂。

投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物流监控系统,让产品质量投诉、企业信誉从工厂直接延伸至最终用户。

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全方位稳定的信息感知网,进一步提升安全操作、智能操作水平。

推广云计算技术,建立良好的企业云环境,在绿色IT走入前端的同时,业务应用更加便捷、更加流畅。

快速推进APC应用,带动全厂自动控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锻炼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发一流的前端信息应用,并使之在企业生产经营融合中产生实际价值。

“十二五”期间是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国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将是转型过程中的强大助力。乘着信息化的东风,“数字燕山”正向我们走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智能工厂”也必不会遥远。

信息来源: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