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滑油基础油系原油经常减压蒸馏切割后,经糠醛抽提、酮苯脱蜡和白土精制而制得。 润滑油基础油是调合各牌号润滑油的原料。
本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按SH0164进行。贮运过程应专罐、专线,容器应干净,以防污染。
MVI基础油技术要求
项 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
150 | 350 | 400 | 500 | 650 | 750 | |||||
外观 | 透明 | 目测a | ||||||||
运动粘度,mm2/s | 40℃ | 28.0~<34.0 | 65.0~<74.0 | 74.0~<90.0 | 90.0~<110.0 | 120~<135 | 135~<160 | GB/T265 | ||
100℃ | 报告 | |||||||||
色度,号 不大于 | 1.5 | 3 | 3 | 3.5 | 4 | 4.5 | GB/T6540 | |||
饱和烃,%(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753 | ||||||||
硫,%(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387、GB/T17040 | ||||||||
SH/T0689、GB/T11140 | ||||||||||
粘度指数 不小于 | 60 | GB/T1995 | ||||||||
闪点(开口),℃ 不低于 | 170 | 200 | 200 | 215 | 225 | GB/T3536 | ||||
倾点,℃ 不高于 | -9 | -5 | -5 | -5 | -5 | GB/T3535 | ||||
中和值,mgKOH/g 不大于 | 0.05 | 报告 | GB/T7304、GB/T4945 | |||||||
残炭,%(质量分数)不大于 | - | 0.1 | 0.1 | 0.15 | 0.3 | 0.4 | GB/T268、GB/T17144 | |||
密度(20℃),kg/m3 | 报告 | GB/T1884-1885、SH/T0604 | ||||||||
碱性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162 | ||||||||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b | 180 | 180 | 130 | 130 | 130 | SH/T0193 | ||||
150℃,min 不小于 |
注:a将油品注入100ml洁净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25±2℃下,应均匀透明。
b试验补充规定:
1. 加入0.8%T501.采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0.88 gT501于250 ml烧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重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60℃,搅拌15分钟,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
2. 建议抗氧剂采用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一级品。
3. 试验用铜丝最好使用一次即更换。
HVI Ia基础油技术要求
项 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
150 |
350 |
400 |
500 |
650 |
750 |
|
||
外观 |
透明 |
目测a |
||||||
运动粘度,mm2/s |
40℃ |
28.0~<34.0 |
62.0~<74.0 |
74.0~<90.0 |
90.0~<110.0 |
120~<135 |
135~<160 |
GB/T265 |
100℃ |
报告 |
|||||||
色度,号 不大于 |
1.5 |
3.0 |
3.5 |
4.0 |
5.0 |
GB/T6540 |
||
饱和烃,%(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753 |
||||||
硫,%(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387、GB/T17040 SH/T0689、GB/T11140 |
||||||
粘度指数 不小于 |
80 |
GB/T1995 |
||||||
闪点(开口),℃ 不低于 |
200 |
220 |
225 |
235 |
255 |
GB/T3536 |
||
倾点,℃ 不高于 |
-9 |
-5 |
-5 |
-5 |
-5 |
-5 |
GB/T3535 |
|
中和值,mgKOH/g 不大于 |
0.05 |
报告 |
GB/T7304、GB/T4945 |
|||||
残炭,%(质量分数)不大于 |
- |
0.10 |
0.10 |
0.15 |
0.3 |
GB/T268、GB/T17144 |
||
密度(20℃),kg/m3 |
报告 |
GB/T1884-1885、SH/T0604 |
||||||
碱性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162 |
||||||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b 150℃,min 不小于 |
180 |
180 |
130 |
130 |
130 |
SH/T0193 |
注:a将油品注入100ml洁净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25±2℃下,应均匀透明。
b试验补充规定
1. 加入0.8%T501.采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0.88 gT501于250 ml烧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重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60℃,搅拌15分钟,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
2. 建议抗氧剂采用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一级品。
3. 试验用铜丝最好使用一次即更换。
HVI Ib基础油技术要求
项 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
150 |
350 |
400 |
500 |
650 |
750 |
|||||
外观 |
透明 |
目测a |
||||||||
运动粘度,mm2/s |
40℃ |
28.0~<34.0 |
62.0~<74.0 |
74.0~<90.0 |
90.0~<110.0 |
120~<135 |
135~<160 |
GB/T265 |
||
100℃ |
报告 |
|||||||||
色度,号 不大于 |
1.5 |
3.0 |
3.5 |
4.0 |
5.0 |
GB/T6540 |
||||
饱和烃,%(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753 |
||||||||
硫,%(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387、GB/T17040 SH/T0689、GB/T11140 |
||||||||
粘度指数 不小于 |
90 |
GB/T1995 |
||||||||
闪点(开口),℃ 不低于 |
200 |
220 |
225 |
235 |
255 |
GB/T3536 |
||||
倾点,℃ 不高于 |
-12 |
-9 |
-9 |
-5 |
-5 |
-5 |
GB/T3535 |
|||
中和值,mgKOH/g 不大于 |
0.03 |
0.05 |
GB/T7304、GB/T4945 |
|||||||
残炭,%(质量分数)不大于 |
- |
0.10 |
0.10 |
0.15 |
0.3 |
GB/T268、GB/T17144 |
||||
密度(20℃),kg/m3 |
报告 |
GB/T1884-1885 、SH/T0604 |
||||||||
苯胺点,℃ |
报告 |
GB/T262 |
||||||||
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9170、SH/T0704 |
||||||||
碱性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162 |
||||||||
抗乳化度〔54(40-40-0)bmin. 不大于 |
10 |
15 |
- |
GB/T7305 |
||||||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c 150℃,min 不小于 |
200 |
180 |
150 |
SH/T0193 |
注:a将油品注入100ml洁净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25±2℃下,应均匀透明。
b作为气轮机油、抗磨液压油专用基础油时增加本项指标。
c试验补充规定:
1. 加入0.8%T501.采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0.88 gT501于250 ml烧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重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60℃,搅拌15分钟,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
2. 建议抗氧剂采用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一级品。
3. 试验用铜丝最好使用一次即更换。
HVI Ic基础油技术要求
项 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
150 |
350 |
400 |
500 |
650 |
750 |
||||||
外观 |
透明 |
目测a |
|||||||||
运动粘度,mm2/s |
40℃ |
28.0~<34.0 |
62.0~<74.0 |
74.0~<90.0 |
90.0~<110.0 |
120~<135 |
135~<160 |
GB/T265 |
|||
100℃ |
报告 |
||||||||||
色度,号 不大于 |
1.5 |
3.0 |
3.5 |
4.0 |
5.0 |
GB/T6540 |
|||||
饱和烃,%(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753 |
|||||||||
硫,%(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387、GB/T17040 SH/T0689、GB/T11140 |
|||||||||
粘度指数 不小于 |
95 |
GB/T1995 |
|||||||||
闪点(开口),℃ 不低于 |
200 |
220 |
225 |
235 |
255 |
GB/T3536 |
|||||
倾点,℃ 不高于 |
-15 |
-12 |
GB/T3535 |
||||||||
中和值,mgKOH/g 不大于 |
0.03 |
0.05 |
GB/T7304、GB/T4945 |
||||||||
残炭,%(质量分数)不大于 |
- |
0.10 |
0.10 |
0.15 |
0.3 |
GB/T268、GB/T17144 |
|||||
密度(20℃),kg/m3 |
报告 |
GB/T1884-1885 、SH/T0604 |
|||||||||
苯胺点,℃ |
报告 |
GB/T262 |
|||||||||
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GB/T9170、SH/T0704 |
|||||||||
碱性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SH/T0162 |
|||||||||
蒸发损失(Noack法)250℃,1h,%(质量分数) 不大于 |
17 |
- |
SH/T0059 |
|
|||||||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b 150℃,min 不小于 |
200 |
180 |
150 |
SH/T0193 |
注:a.将油品注入100ml洁净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25±2℃下,应均匀透明。
b.试验补充规定:
1. 加入0.8%T501.采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0.88 gT501于250 ml烧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重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60℃,搅拌15分钟,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
2. 建议抗氧剂采用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一级品。
3. 试验用铜丝最好使用一次即更换。
c.作为气轮机油、抗磨液压油专用基础油时增加抗乳化测定,指标执行HVI1b的要求。